林明臻(左二)工作照。付康 摄
“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,是世界观察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……”3月中旬,海军工程大学政治理论系副教授、文职人员林明臻结合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,为学员讲授了一堂思政课。课后,系领导在教学评价表上作出“优秀”评定。
多年前,林明臻来校任教时,学校文职人员不多,担任政治教员的更少。受领思政课授课任务后,为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掌握,她几乎把全部休息时间都用在系统学习上,摘抄读书笔记近30万字,一年内参加了几十场学术交流会。
然而,学会了并不等于能讲好。初登课堂,林明臻在台上滔滔不绝,但大家却热情不高。教研室领导课后评价更是直言不讳:“这样讲课可不行,讲理论太生硬,联系部队实际太少。”
为何“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”?林明臻对照反思后深切感到,播火铸魂不能按部就班地唱“独角戏”、满足于当“二传手”,必须自己先把理论“掰烂”“揉碎”完全消化,再讲给学员。明确方向后,她主动向有丰富部队工作经验的领导、教授了解情况,把基层来的学员们视为良师益友,多方面了解部队最新情况,积极推动信息网络资源辅助教学,引入“翻转课堂”等教学形式,提升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、探究能力、思辨能力,激发情感共鸣、家国情怀和战斗意识。
可喜的变化慢慢发生了,学员们的“抬头率”逐渐提高。在一次讲解抽象理论时,林明臻围绕几十年前海军领导坐着渔船视察部队、踮脚看航母等故事,以人民海军曲折发展史为切入点,揭示哲学规律的内涵,受到学员好评。
就在林明臻刚松口气时,新问题又出现了:随着00后学员进入军校,林明臻发现自己与这些“网生代”之间有不小的思想差异。一次课上,林明臻列举一位出身贫寒的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考入名校的例子,台下却有学员对一些细节窃窃私语。“网上各类言论混杂,有些是博人眼球、跟风炒作,更不乏歪曲历史事实、诋毁英雄人物的现象。面对这些,我们要独立思考,分辨真假,追溯源头,做知历史、明是非、辨善恶的明白人……”这段经历,让林明臻更加注重了解年轻学员的所思所想,及时作出针对性调整。
八一南昌起义的那个“小城夏天”有何不同?革命战争年代的“孤勇者”如何“孤身走暗巷”?就这样,学员刚在短视频中刷到的热点,很快就被林明臻搬上课堂,不仅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,也容易让授课内容在学员脑中留痕。有几个学期,林明臻所带班级的思政课成绩排名大学第一。去年7月,海军组织教学岗位比武练兵,林明臻获评海军高职组“精品课程”,成为近几年唯一获得此奖项的文职人员。
思政课是在头脑中搞建设的课程,教育者要先受教育,更要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“我们是学员心灵沃土的耕耘者,只有自己做到理论透彻、信仰坚定,才能在传播真理时底气十足,让受教育者信服。”林明臻很多笔记本扉页上,都写着“知行合一”四个字。在她看来,凡是在课堂上讲的,必须是自己深信的,凡是要求学员做到的,必须自己先做到。
几个月前,在海军某部任职的毕业学员赵萌给林明臻发来信息:“林教员,这次出海我们到了祖国海疆南端,我给您拍了一张这片大海的照片作为礼物!”被曾经的学员挂念着,林明臻很开心,还把这张照片作为自己的手机屏保使用至今。
她说,那片蓝色很纯净、很壮阔,正是她最喜欢的颜色。
编辑感言
坚持边教育边受教育
■金雅兰
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,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。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,要通过强有力的科学理论灌输和思想引领,引导受教育者培塑正确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不少思政课教员有类似的工作感受:“讲好思政课不容易,因为这个课要求高。”有的学员对思政课不感兴趣,提起来印象往往是硬邦邦、干巴巴,明明讲的都是正确道理,却让人听不下去、听不进去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,其中之一在于个别讲道理的人照本宣科、寻章摘句,没有把道理讲得鲜活、讲出温度。
作为军队院校教员的主体力量,文职人员大多思想活、观念新、视野广,拥有与学员心贴得更紧、容易打成一片的优势,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掌握理论不够扎实、授课方法不够灵活等短板。要想用真理火焰点亮别人心中的灯,文职教员就要坚持边教育边受教育,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积淀和知识储备,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员,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员,以真理的强大力量感召学员。授课时,既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、真理性,又要讲求方法的生动性、灵活性,顺应网络时代特点,结合改革强军中武器装备换代、战法训法革新、新质力量涌现等实际情况,把真理讲充分,让学员因“亲见”而“笃信”,使课中生趣、课中生情、课中生志;要直面现实问题,不回避不绕弯,紧扣受教育者所思所想,确保自己所讲的内容经得起各种考问,更好帮助学员廓清迷雾、明辨是非、端正认识。同时要始终谨记,为人师者既要言传更要身教,时刻注重自身言行,台上台下、人前人后始终如一,带头对党的创新理论笃信笃行,面对错误言论行为敢于旗帜鲜明亮剑发声,切实发挥好表率作用,用实际行动推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