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断提升联合作战文职人员力量运用效能

作者:陈勇 朱建明来源:解放军报发布时间:2019-07-02 09:13:21
【 字号: 】【打印 】【 纠错

    联合作战文职人员力量运用,是战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,必须适应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新特点,按照战斗力生成路径科学统筹,合理配置,严密组织,最大限度挖掘和盘活人力资源潜力,保证各项作战任务完成。文职人员作为一种全新的支援保障力量,其法律定位、身份属性、职能任务等方面的特殊性,决定了其力量运用具有区别于现役军人的特点规律,必须关注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。

    准确划定职责边界。文职人员区别于现役军人的一个重要界线,就在于不直接参战。未来联合作战在全域多维战场空间展开,尽管作战地域前方与后方的界线十分模糊,但配置使用文职人员,仍要充分考虑其非战斗人员的身份属性,在力量部署上,要力求安排在战役保障区以内相对安全、便于隐蔽和伪装的区域,不得随意将文职人员置于敌直接火力威胁之下;在力量投送上,要加强防护和隐蔽,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与现役人员混合投送;在力量使用上,指挥员要严格把握文职人员工作范畴,不应要求文职人员履行现役军人直接作战职责。

    注重搞好联动对接。一方面,强化上下联动对接。基于作战任务、样式和阶段,理清与部队的指挥关系、与友邻的协调关系,注重统筹谋划,精准对接需求,加强过程管控,实时掌握各部队文职人员数量质量底数,科学制定战时调整补充方案,确保战区、军种、部队战时文职人员力量运用上下指挥顺畅、调整补充及时。另一方面,畅通军地联动协作。积极借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优势,打造“战区—驻地政府—人才服务机构”一体化人才信息平台,探索建立异域同步、交互共享、灵敏高效的文职人员资源数据库,精准掌握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信息;在此基础上,根据人才补充需求和动员潜力,组织军地对接,下达动员任务,制定动员、征集、前送、交接方案计划,确保一有战事能够迅即到位、高效调配。

    突出强化能力生成。目前,我军文职人员普遍缺乏参与作战支援保障的亲身体验,战前训练机制尚未建立,文职人员遂行任务的能力素质与实战化要求还有不小差距。要抓好方案预案演练,常态组织带有实战背景的指挥演练,熟悉战时文职人员抽组编成、补充专业和数量测算、后勤、装备和投送保障等指挥流程,着力提升各级运用文职人员力量的指挥效能;组织岗位技能训练,指导用人单位根据不同作战行动样式,逐个课题、分门别类抓好文职人员专业技能训练,打牢作战支援保障的素质基础;强化临战训练,突出战场环境、人文风俗、法律法规、武器操作、自救互救等战场必备基本能力、基础课目、实用技能训练。通过构建内容体系、创新方法手段、明确质量标准、规范环境条件,走开任务式、联合式、评估式、融入式的实战化训练路子,提高文职人员战场适应力和生存率,发挥最大支援保障效能。

   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。应着眼保障战时文职人员力量有序运转,通过建立战时奖惩机制,加强战时人员管理、维护战场纪律,对拒战、逃战的文职人员严肃法律追责;搞好战时抚恤优待,参照《军人抚恤优待条例》,出台相关优抚政策,切实维护参战文职人员合法权益,解除后顾之忧;健全战时待遇保障机制,构建体现文职人员价值贡献的战时待遇保障体系,调动和激发文职人员参战热情;加强战时履职考评,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,为战时文职人员力量高效运用提供有力支撑。

    (作者单位: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兵员和文职人员局)


(责任编辑: 陈丽娜)
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