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好培养使用“四道关”

——陆军装备部驻武汉地区军代局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见闻

作者:李振刚 朱军 邹维荣来源:解放军报发布时间:2019-09-10 16:22:18
【 字号: 】【打印 】【 纠错

    编者按 伴随着军队改革的铿锵步伐,通过现役转改、公开招考等渠道,一批文职人员步入科研院所、军代表系统等单位。如何管好用好这支新生力量,是各单位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。今年以来,陆军装备部驻武汉地区军代局在文职人员考核、培训、管理、使用等方面思良策、出实招,有效提升了文职人员岗位能力,缩短了成才周期,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。

    “在综合处任文职参谋的戴崴,正紧张筹备全局军事代表大比武;在政工处代职的桂君,正奔赴各厂点之间,拍摄军代局全面建设宣传片”“经过系统培训,大部分文职人员已通过上岗考核,开始入厂验收,有效缓解今年装备验收任务增加、人少事多矛盾突出的问题”……陆军装备部驻武汉地区军代局在前不久召开的形势分析会上,对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。短短半年时间,数十名文职人员迅速转变角色、进入岗位,成为该局装备质量建设的生力军。局领导告诉记者,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文职人员的培养使用上,把住了四道“关口”。

    严测细评,把好入职“考核关”

    7月初,通过全军统一笔试后,来自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地的59名文职人员考生来到该局,围绕机械、通信、电子等多个专业展开面试角逐,经过资格审查、宣读纪律、现场抽签后按序进行答辩,考官根据其表现作出评价,并现场打分。

    “这场面试对我的测评比较科学。其实不怕岗位要求高,就怕部队对我不够了解。”走出考场的考生李薇说,“面试包括自我介绍、考题作答、考官提问等环节,抽到的考题包含不同方面、多个类型,比较全面。”

    “实现科学全面的考核,关键在于细化标准。”该局政工处主任牛燕明介绍,他们区分岗位专业,从不同方向遴选专家集智攻关,针对军械、装甲、工程、车船4个领域,编制了多套考题,每套考题又区分求职动机、适岗能力和专业内容等。

    许多考生来自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,不少还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。该局从所属10余个军代室中挑选业务精湛、阅历丰富的高工专家担任考官,还根据招考岗位的不同要求,分类确定测评要点及分数权重,确保把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选拔出来。最终,综合笔试、面试成绩,结合体检、心理测试结果,他们选定了27人作为文职人员预选对象,并及时开展政治考核,为按时上岗做好充分准备。

    在此之前,该局还通过严格细致的考核,从60余名自愿转改文职的一线部队军官中,选调了25名军政素质突出的干部,充实到机关部门和军代室验收一线,成为单位建设的新生力量。

    解疑释惑,把好政策“宣讲关”

    “在看病就医、家属就业、子女入学等方面,文职能否和现役一样享受军队政策和地方优待”“在日常管理、政治教育、安全保密等方面,文职是否和现役一样”“文职退休后待遇如何”……前期,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,该局梳理汇总了官兵对文职政策的23条疑问。

    有问必有答,局党委成立文职政策解读小组,围绕讲清“身份优势、发展优势、待遇优势”,组织骨干培训和集中宣讲,选取已转改和拟转改的5名同志现身说法,通过摆事实、列数据、讲道理,把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比较优势讲到位。他们以新修订的《文职人员条例》和相关配套政策为基础,编印下发《文职人员政策制度摘编》,指导军代室成立“你问我答”小组,把文职人员的工资保险、住房保障、福利待遇等政策规定讲清讲透。

    同时,各单位广泛开展“面对改革怎么看、面对走留怎么办”谈心辨析活动,帮助官兵厘清模糊认识,走出思维误区,坚定改革信心。有的军代室给官兵算经济账、长远账,帮助他们打消思想顾虑;有的军代室开展“回望初心、重温誓词”活动,组织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,用光荣传统、革命初心将现役、文职和拟转改文职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,凝神聚力干好各项工作。


(责任编辑: 陈丽娜)
相关阅读: